融资,几乎是每一个创业者绕不过去的一课。
尤其在项目早期,资源稀缺、团队不稳、产品未成型,融资的难度和重要性并存。
而很多创业者刚刚踏入融资世界,往往一头雾水:要不要写BP?投多少估值合适?见了投资人要聊什么?
别担心,这篇文章为你整理了融资新手最常问的10个问题,不讲玄学、不堆术语,只讲实用、讲方法,帮你更快更好的进入融资阶段!
01/项目刚起步,能融资吗?
能,但要讲清楚三个关键:方向、团队、动能。
即使产品未上线,只要你有一个足够有吸引力的方向,有执行力强的核心团队,能展示出清晰的推进节奏(哪怕是纸上计划),就有可能获得“种子轮”甚至“天使轮”融资。
特别是在To B技术、AI、硬科技等领域,投资人反而偏爱早期切入。
但前提是:你得有“底气”——不是在讲一个梦,而是在传达你“能搞成”的信心与路径。
02/什么阶段适合开始融资?
一般来说,以下几个时机比较合适:
1.MVP出来后(最小可行产品),可以跑通基本逻辑、验证核心需求;
2.已有初步数据(即使是几十个用户的反馈、测试转化率等);
3.团队成型,核心成员已到位,能cover产品、市场、运营;
4.缺钱已限制推进,如果没有资金,下一步推进会明显受阻。
不要太早——刚有想法就融资,容易“把天聊死”;也不要太晚——撑到现金流吃紧才融资,会降低议价能力。
03/一定要做商业计划书(BP)吗?
必须要有,但别只做“文件”,要做“工具”。
BP不是写给自己爽的,而是用来:
·明确自己要干什么(战略自我对齐);
·让投资人快速理解项目的核心;
·给融资过程设置清晰的“沟通主线”。
一个好的BP,不需要太长,10-15页,讲清楚以下几点即可:
痛点→ 解决方案 → 产品逻辑 → 商业模式 → 市场空间 → 团队能力 → 融资需求
很多融资新手的问题,归根结底是对这些点讲不清,BP写一遍,等于重新梳理一遍项目。
如果你想更系统地搞懂融资协议中的细节、避坑关键,欢迎关注【疯狂BP】商业计划书定制服务。
我们不仅帮你量身打造融资BP,还提供协议条款解析、融资流程规划、谈判策略辅导,真正从投资人的视角,陪你把融资这场仗打得漂亮。
请扫文章下方二维码,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咨询!
04/没有数据怎么办?
数据当然重要,但在早期阶段,“没有数据”≠“没有说服力”。
你可以提供:
·调研数据:你怎么验证用户有这个需求?
·竞品分析:别人怎么做?你怎么避开?
·测试反馈:你试过哪些渠道、场景、方案,反馈如何?
·执行节奏:你有没有实质性推进,比如搭了MVP、找了用户访谈、已开启内测等。
一句话:你可以没结果,但不能没过程。
05/不懂财务,要不要做财务模型?
建议做一个简单的“逻辑模型”。
即使你不懂复杂的估值模型,也可以搭一个基本结构,告诉投资人:
·你的收入逻辑:赚钱靠什么、如何增长;
·你的成本结构:人力、推广、产品大头在哪;
·你的融资用途:这笔钱具体要花在哪里、会带来什么结果。
用Excel列出3年基本预测,不要求精准,但要逻辑清晰。
重点不在“精算”,而在“你是否想清楚了”。
06/融资该找谁?怎么找?
找投资人不是“撒网”,而是“筛选+匹配”。
建议从以下几个维度筛选:
阶段匹配:你是种子轮、天使轮,优先找投早期的基金或FA;
行业匹配:如果你做医疗AI,不找懂医疗的基金,很难讲清楚;
地域关系:有些投资机构偏好本地项目、创业者圈子可达;
可通过:
·看项目融资新闻,找投资人对口;
·创业活动、FA资源、创业社群等建立联系。
一定要做投资人画像,有的放矢。
07/投资人最看重什么?
不同投资人风格不同,但普遍关注这三点:
1.人:团队是否靠谱?创始人能不能干成事?
2.方向:所选赛道是不是值得投?空间大不大?
3.势能:项目有没有势能?执行节奏是否健康?
其次才是产品、技术细节。
尤其在早期,“人比事更重要”。
你要让投资人感觉:“这个人我值得赌。”
08/如何估值?怎么定融多少钱?
这两件事,很多新手“拍脑袋”定,结果不是被砍价砍得体无完肤,就是融资太多导致稀释过度。
·估值的底线:保住控制权,一般建议天使轮不要稀释超过15%-20%;
·融资额的参考:覆盖12-18个月的关键里程碑。
·估值没有绝对标准,可以用这些方法做参考:
·市场对标法:看同行、同阶段项目估值;
·进度法:根据产品完成度、用户数量、营收水平等推估;
·博弈法:留出谈判空间,自己要清楚底线和红线。
09/第一次见投资人,聊什么?要注意什么?
目标不是“成交”,而是“留下好印象+进入下一轮沟通”。
准备以下几个点:
·一句话讲清项目(Hook型表达);
·重点围绕问题-解决方案-进度来讲故事;
·提前准备Q&A,包括数据逻辑、竞品差异、团队履历、风险控制等;
注意事项:
1.不要吹得太满,但也不要“只讲困难”;
2.不要问“你觉得我这个能投吗?”这样的问题;
3.控制节奏,不要被投资人牵着问答,讲出你想讲的。
10/如果被拒了,怎么办?
被拒很正常,甚至是“必经之路”。
但关键在于:
·搞清楚拒绝的原因:是赛道不感兴趣?团队太早?模型不清晰?
·主动要反馈:越早获得反馈,越快优化方向;
·建立关系:一个“不投”现在,可能是“关注”以后。留下资料、定期更新,也许下一轮他就会投你。
记住:融资是“过程”,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。
写在最后——
每一个优秀的创业者,融资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。
新手时期的迷茫很正常,但只要你持续学习、认真准备、不断修正,就一定能在某个节点打动对的人。
融资这件事,本质上是一个“认同匹配”的过程:你找到那个相信你的人,他为你下注,你带他赢回来。
愿这篇文章,能成为你融资旅途上的第一个指路灯。